为促进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深入了解胎铸“掐丝珐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7月20日,新葡萄8883官网AMG“青·传承”“非遗—掐丝珐琅”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开展了一场以非遗传承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图为暑期社会实践团与项道友(左四)合影)
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走进桐城辉煌艺术公司,参观掐丝珐琅的生产制作车间,领略掐丝珐琅艺术的精湛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谓“一件珐琅百道工”,作为一种集设计、雕刻、铸造、掐丝、錾刻等多种工艺于一体的复杂传统技艺,每件作品都需耗费工匠数月甚至数年心血。2008年,“胎铸掐丝珐琅”入选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为工人正在为珐琅上色)
参观过程中,团队也采访了桐城“掐丝珐琅”工艺的领军人物——“江淮名匠”项道友。作为桐城“掐丝珐琅”工艺的传承者,他自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专业从事传统工艺品设计、制作已有30余年,他精心钻研绘画和制作技巧,一丝不苟地把热爱当作事业,在掐丝珐琅的制作和创新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2015车,其珐琅作品《生肖羊》入选安徽博物院主办的羊年新春特展,2019年,其珐琅作品《莲台六合瑞兽炉》荣获全国非遗传承人作品联展金奖。
项道友表示,非遗不应是放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的标本,而应是“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技艺。如何将“掐丝珐琅”这一传统工艺“破圈”,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近、了解并接受这一项非物质文化工艺,项道友做了许多努力。为了让这项技艺能够走进年轻人中,他担任了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外实训指导教师、桐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图为掐丝珐琅成品)
团队在参观过程中与其他工匠进行了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关于“掐丝珐琅”技艺的一手资料,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掐丝珐琅”的制作过程,了解该技艺背后深厚的底蕴文化,不仅增进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也对非遗文化现代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撰稿:李玉衡 孙璋延 摄影:张嘉琪 宗苒 审核:张万茂)